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
重点修复201 处候鸟受损关键栖息地,治理栖息地污染,防治外来入侵物种

2024-06-28
山东清海生态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整理


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、财政厅(局)、林草主管部门:
  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加强我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和修复工作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、国家林草局编制了《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(2024—2030年)》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实施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
财政部
国家林草局

2024年6月4日



关键栖息地修复行动

结合三北工程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,重点推进 201 处受损关键栖息地修复工作,加快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、全面改善候鸟栖息地整体生境。

栖息地生境修复。依据候鸟迁飞扩散趋势,连通栖息地间迁飞廊道。通过植被恢复、水系连通等措施,营造连接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踏脚石,提高候鸟种群交流水平。科学开展微地貌改造和原生植被恢复,强化植被掩蔽和扩充食源功能,丰富生境类型。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基础上,尽可能以植被或仿自然岸线稳固堤岸,增加近岸栖息地的复杂度和自然性。

栖息地污染治理。强化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,根据季相变化,维护栖息地基本生态用水需求。采取退养还滩、生态种养、植物吸污、移除污染基质、畅通阻污排污通道、构建植物屏障等多种措施,逐步清理关键栖息地及周边的污染源,降低累积影响,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清洁恢复能力。

外来入侵物种防治。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响应机制,综合运用生物、物理和化学防控措施,防治以互花米草、凤眼莲等为代表的外来物种,补植恢复原生物种,填补生态位空缺,压制外来入侵物种分布空间。




调查监测能力提升行动

健全数据收集体系。加快制定候鸟调查监测技术标准,统一监测指标体系、技术规范和数据要求,组织全国候鸟资源同步调查。依托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,完善候鸟调查监测监管系统,设立环志站点、监测站点、观鸟和鸟类科研机构等多方监测数据接口,开展候鸟调查监测数据汇集管理和定期发布工作。加强数据系统整合,逐步实现日常巡护、观鸟记录、环志数据、科研监测成果等多源数据共享。

完善调查监测布局。依托候鸟关键栖息地管理机构或有关地区行业主管部门,强化已有站点和设施设备整合利用,统筹布局鸟类监测站、环志站、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。以实现候鸟关键栖息地鸟类自动监测为目标,基于全国 821 处关键栖息地现状,布局 262 鸟类监测站。以提升候鸟迁飞路线卫星追踪调查能力为目标,选取151 处关键栖息地,布设 154 个环志站点,基本建成全国候鸟迁飞通道环志体系。以强化鸟类疫源疫病防控能力为目标,依托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,选取 249 处关键栖息地,完善其中 283个鸟类疫源疫病监测站设施设备。

提升调查监测技术。完善关键栖息地巡护、调查、监测等工作相关设施设备,改善基层站点监测数据传输网络,推进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。提高基层人员专业监测技能,为提升候鸟迁飞通道协同保护水平提供支撑。








 
 
QQ在线咨询
咨询热线

固话

0532-67722069

丁经理

18561629556

郑经理

13791906868

杨经理

17625165386

兰经理

17852611331